今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态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64.5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5.8%。
除了“量升”,“价降”也为小微企业减了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42%,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1个基点、41个基点。“我们坚持普惠金融‘量、价、质’并举,通过普得更广、惠得更实,让客户借钱不难、用钱不贵。”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段红涛说。
《通知》明确提出,要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其中,2023年总体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态势,优化服务结构,提升重点领域服务精准度,并保持贷款利率总体平稳,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逐步降低。如何实现以上目标?如何完成“量升、价降、风险低”这个看起来似乎不可能成立的三角?目前,实践探索出两条主要路径,一是深化机制改革,二是深挖信用数据。
深化机制改革,是指金融机构要设立专营机构,为小微企业制定专门的信贷管理政策,建立专项信贷评审机制,并在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优化机制,以解决部分基层银行员工“不敢贷、不愿贷”问题。此前,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已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从总行到分支机构、自上而下搭建普惠金融垂直管理体系,适当下沉业务重心,下放审批权限。
“农业银行将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情况,单独制定普惠贷款增长计划,匹配信贷资源,力争普惠金融业务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刘加旺说,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回升向好,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恢复,其融资需求也在增加。
深挖信用数据,是指金融机构要坚持科技赋能,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有效挖掘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推动普惠业务下沉,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与效率。“一是沿着资产找客户,扩展押品资产的数据库,优化业务流程。”段红涛说,二是沿着数据找客户,与政府、核心企业、第三方平台开展源头合作,运用数字技术精准画像;三是沿着交易链条找客户,将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贯穿全产业链。
“推陈出新,搭建数字化新体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刘建军说。目前,该行已搭建了数字化营销、产品、风控、运营、服务的“5D(Digital)”新体系,依托智能风险控制技术,主动筛选、自动触达小微企业,为它们主动授信。据悉,邮储银行的主动授信模式已运行了半年多时间,贷款余额已超700亿元。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10.236/)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