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低迷,基金销售惨淡,尤其在缺乏赚钱效应的股市背景下,偏股型基金发行要远远逊于债券型基金的发行。加上今年来基金公司在固定收益产品线上的一系列创新,越发使得股基成为发行市场的“陪衬”。统计显示,年内偏股型产品成立百只,募资却仅过千亿,仅为短期理财基金首募的一半。 此外,本周消息显示,10只股基今年来“延募”,以及3只股基拿到批文后逾期不发,为当前股基发行的“举步维艰”再添例证。市场评论表示,面对"寒冬",基民信心不足,股基发行被“边缘化”的迹象渐成常态。
股基"吸金"创新疲弱 渐成发行市场陪衬
今年以来,基金发行“提速”,首募规模再上一个台阶。巨潮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新基金募资已经破5000亿大关,达到5049.23亿元。当中的主力,毫无疑问应属以债券为主的固定收益产品。数据显示,年内短期理财基金成立数量为24只,募资金额却高达2166.96亿元。即便是已成立的53只普通债基,募资额也达到1191.39亿元。
相比起债基的“风光”,偏股型基金显得格外“寒碜”。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共成立100只,募集总金额只有1174.26亿元,约为理财债基募资的一半,甚至不到年内公募基金总募资额的四分之一。
从具体产品看,嘉实沪深300ETF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贡献最大,募集金额总计523.02亿元,几乎占到了偏股型基金总募集的一半。如若不计这两只基金,其余98只基金平均首募仅有6.65亿元。其中“迷你基金”大行其道,占比近85%。仅有15只首发金额超过10亿元,其中募集最多的民生红利也只有30.45亿元。
另外,股基在“创新”方面显得疲弱无力。除了沪深300ETF,国金通用发行的首只产品采用发起式股基,却也未能改变“难发”的命运,甚至仅募得1.79亿元,成为年内首募最小的新基金。其余几乎没有什么亮点,与债基层出不穷的创新相比,股基沦为发行市场上的“陪衬”。分析人士表示,除了行情不佳外,管理层也在大力推进债市的发展,鼓励各种创新举动,也是原因之一。
不受待见 有人延长募集有人迟迟未发
市道艰难,股基一再出现延长募集期的状况。本周,上投摩根公告将旗下股基上投优选的募集期延长一周。而在上个月,工银瑞信也公告,称将工银瑞信睿智深证100分级指基的募集期延长20天,引发业内的议论。
据分析,今年上投摩根旗下另一只股基——上投摩根新兴动力业绩表现相当突出,但如今上投摩根发行新产品,市场却并不因为其拥有业绩“最牛”的产品而待见。而工银瑞信一向依靠工行强大的销售实力,募集规模频创业内新高,其延期也令人意外。业内人士称,可见当前市场的悲观情绪非常低迷。
除了上述两只基金外,今年还有中欧盛世成长、信诚周期轮动等10只基金延期募集,其中股票型达8只。而即使延长募集期,其募集情况也不大理想,均未超过6亿元。
有人延发,还有人迟迟未发。统计显示,今年拿到证监会“准生证”的基金达到174只,但是只有150只已经成立或正处于认购期内,而余下的24只基金则在拿到批文后还未有动作。其中有3只基金拿到批文后,逾半年期限至今却未发行。这三只蓄而不发的基金分别是汇丰晋信制造先锋股票型基金、国海富兰克林中证100指数增强型分级基金和银华大中华行业先锋(QDII型)。上述3只基金分别早于今年2月3日、3月31日和4月24日获得证监会的募集许可批文。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受今年的市场性行情影响,目前这类基金缺少赚钱效应,投资者信心不足,一些基金公司不敢轻易发行偏股型基金。在A股没有出现真正的趋势时,股基逐渐被“边缘化”,其发行还要经历一段“黎明前的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