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286|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马航悲剧的舆论战------转自人人网

[複製鏈接]

7

主題

1

好友

259

積分

小學生

Rank: 2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3-1-1 15:01
  • 簽到天數: 618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159
    威望
    259
    主題
    7
    受到警告 樓主
    發表於 2014-7-23 12:13:05
    马航四个月接连发生两起机毁人亡的惨案,举世罕见。如果说第一起令人不可思议,第二起带来的则是十足的震惊。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究竟谁是直接责任人恐怕又将成为千古迷案:所有各方都在否认,也都有貌似充足的理由。所谓的黑匣子也同样无法证明导弹来自何方。就算有了调查结果,在当前混乱和对立的形势下,恐怕也会是“一个调查,两种解读”。

        一场舆论战在事发后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舆论战西方“大获全胜”

         西方占有舆论高地,居高临下倾泻“火力”。白宫发言人第一时间就表示:“尽管我们还不知道所有的真相,但众所周知的是,这起事件发生在俄罗斯支持的武装分子所在的乌克兰东部。是俄罗斯的武器弹药、物资和训练支持导致了局势的恶化。”可乌克兰东部也有政府军,不然两边怎么打得起来?西方对乌克兰政府的支援怎么被抛到脑后了?五角大楼的一名高官甚至抛开就在乌东部作战的政府军,直接猜测是乌克兰东部边境外的俄罗斯军队。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也许是为了日后竞选总统做打算,退休后仍忧心国事,很快跳出来表态:若俄罗斯涉及马航坠机,那么欧洲应加入到与美国共同制裁俄罗斯的行列,“欧洲国家不应摇摆不定”。她甚至说:“至少,装备是俄国造的。”可是乌克兰的导弹也来自俄罗斯,她怎么就这样信心满满地排除乌克兰政府军呢?要知道2001年乌克兰政府击落过一架民航飞机。

        她不可能不知道,美国也是军火出口大国,2009年至2013年出口占全球总数29%,“力压”俄罗斯两个百分点,美式武器在世界各地伤人性命无算,是不是也要经受点制裁才好?经验如此丰富的外交人士,说出“俄国造”这样无厘头的理由,是不是太心急了些?

    希拉里称:“至少,装备是俄国造的。”

    希拉里称:“至少,装备是俄国造的。”

        美国的盟友争先恐后。之前因奇葩言论遭致国内外抨击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表示:“他们(乌东部武装)本质上是俄罗斯的代理人,这件事情的发生完全是俄罗斯想兴风作浪”。

        加拿大总理哈珀说:“尽管我们还不知道谁对此事负有责任,但我们继续谴责俄罗斯的军事行为以及对克里米亚的非法占领,这导致了该区域源源不断的斗争。”看看,这就是西方政客的逻辑。也难怪说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是逻辑,一种是西方逻辑。

        政客们不仅自己表态,立即开动媒体机器把矛头全都指向俄罗斯,其标题极为耸人听闻。英国销量最大的《太阳报》标题是:普京的导弹。小标题是普京面对全球的愤怒、乌克兰反派力量被俄罗斯武装。

        虽然事发后各方互相指责,但英国的《卫报》在封面只指出亲俄力量被指责击落飞机。甚至英国知名的娱乐大报《每日星报》也用巨大的封面标题声称是俄罗斯的恐怖导弹击落。

        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缄言报》18日发挥推理能力:“肯定是俄罗斯人自己干的,因为俄军根本不可能将如此先进的导弹交给民间武装。俄罗斯可能给民间武装坦克、战车和轻武器,但肯定会在防空武器上画红线,比如说,他们肯定不愿意让民间武装拥有能打下万米高空民航客机的中远程导弹。”

        《华盛顿邮报》则附和希拉里对欧施压,称MH17坠毁前,欧洲国家对制裁俄罗斯还显得很犹豫,但如果事件最终证实是俄罗斯支持的亲俄武装所为,国际社会的观点将出现根本性改变。

        英国《金融时报》直接瞄准普京:“解决这场危机的关键还是普京。他需要在尚有支配事态发展的权力的时候行动起来。乌克兰冲突正灾难性地陷入失控状态。要想改弦易辙,普京手中的宝贵时间可所剩不多了。”美国《纽约时报》的社论异曲同工,称“只有一个人能终结这场战争——普京”。

         就是相对远离英美立场的法国,其主要媒体如费加罗报和解放报也都先入为主的把责任推到普京身上,还认为他没有为恢复乌克兰的和平做努力。可是难道他们忘了,现在积极进攻的正是在西方支持下的政府军?

          这两天,西方又巧妙地转向事故现场的安全问题,甚至称有人破坏现场、偷盗遗物。最终的责任人呢?自然又是普京。但首先,事发现场如何混乱,几乎只有西方媒体在报道,有多少是夸大,有多少是实情,尚不得而知。其次,东部民兵即使真的阻挠欧安组织的调查,鉴于欧洲与乌克兰的关系,乌东部对欧洲的信任程度,恐怕这也是情有可原。

          最重要的是,东部民兵成分的复杂性,恐怕并不亚于乌克兰“国民卫队”,普京真有那么大的控制力吗?另一方面,西方一直支持着乌克兰政府,但对其出格言行,又负过什么责任呢?

          短短几天内,西方媒体对俄罗斯的指责就已“汗牛充栋”,受限于篇幅,笔者不再赘述。

           再看舆论战的另一方,俄罗斯媒体当然极力澄清。俄罗斯击落说基本是无稽之谈;即使东部民兵有山毛榉,也没有证据证明是俄罗斯提供的,更大的可能是从原来的乌军接收或缴获而来的。

          普京昨天分别与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和德国领导人通电话,表示俄方愿为马航MH17客机空难调查提供必要帮助,强调在调查结束前应避免发表政治化声明。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安东诺夫则在18日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采访,指出一些西方政客就马航客机坠机发表的言论是针对俄罗斯的信息战的延续,并以“十问乌克兰”进行反驳。

          其实有利于俄罗斯和反叛军的信息同样很多,比如事发当天,乌克兰有一架军机在附近被击落,高度是6500米,乌克兰说那是俄罗斯军队干的,理由是反政府武装打不了那么高,那么高度升到了10000米,为什么又一口咬定是反政府武装干的呢?难道他们突然进化了?可惜这样的信息根本无法在西方主流媒体上露脸。

         如果我们吸取此前失踪的马航教训,那些事发后放出来的信息一而再的被否定被肯定再被否定,这个世界也一而再的被误导,那么面对西方毫无确凿证据之下的猜测和“释放消息”,世人又有什么理由去相信呢?

         然而,在英语霸权统治下,国际舆论场内俄罗斯的声音与西方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第二次马航事件并非无头案

         可舆论战的胜负再重要,也不等于直接判定了事实真相。当然也不能说马航事件就是一起无头案,直接元凶可能再也无法显形,这场悲剧背后的真正始作俑者还是难逃世人心中的法网。

        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说:如果乌克兰土地上有和平,如果不在乌克兰东南部恢复作战行动,“这一悲剧就不会发生”。其实即使是强悍的普京在面对国际现实时,也只是说出了一半。他真正想说的是,乌克兰为什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他的矛头还是曲线指向西方。

    马航惨剧发生后,普京在一次国内经济会议之前为马航遇难者默哀。

    马航惨剧发生后,普京在一次国内经济会议之前为马航遇难者默哀。

         不错,出于地缘政治的原因,俄罗斯和西方都在争夺乌克兰,这在当今国际秩序和原则下本无可厚非。但西方和俄罗斯不同,它在争取乌克兰的时候并不想付出代价。陷入经济困境中的乌克兰倒向俄罗斯之前,前总统亚努科维奇一直在和欧盟谈判。

        然而欧盟一方面提出乌克兰不可能做到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比如乌前总理季莫申科2011年因滥用职权罪被判处7年监禁,欧盟坚持将解决季莫申科问题作为与乌签署准成员国协议的前提条件。再比如要求乌克兰削减天然气补贴——这将导致国内动荡。正如当时的总理乌阿扎罗夫表示,为使各经济部门符合欧盟标准,乌克兰需要花费1600亿欧元。这对债务累累的乌克兰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

        另一方面,欧盟对乌克兰的求助漠然以对,仅仅承诺15亿美元的补助——这简直是对乌克兰的羞辱。反观乌克兰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不但同意乌克兰推迟偿还170亿美元的债务,而且还提供15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以及大幅度降低天然气价格。两相对比,我们应该明白,究竟哪一方才有诚意,哪一方的目的更为光明磊落。

         可以说,乌克兰倒向俄罗斯完全是西方一手造成的。可是当这一幕真的发生时,西方却又无法容忍。于是在它们的支持下,亲西方的政治势力走向街头,甚至西部城市利沃夫宣布独立,将中央政府任命的州长驱逐,悬挂欧盟旗帜——但却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站出来谴责并呼吁保持乌克兰的主权完整。

         此时,俄罗斯正在举行斥资500亿美元的冬奥会,虽然它明白此时西方挑起事端的用意,但仍然做了巨大的妥协: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答应了反对派一切条件:提前举行总统大选,恢复2004年宪法,限制总统权力,将总统部分权利分配给议会,承诺邀请反对派加入政府,组建联合政府。并在法国、德国、俄罗斯以及波兰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和解条约。但谁也想不到,和解协定墨迹未干,第二天就被反对派民众暴力推翻。民选的合法总统亚努科维奇远走他国。

         当克里米亚重返俄罗斯时,西方指责俄罗斯没有遵守当年签订的保障乌克兰主权统一和完整的条约。可是,假如这个世界特别是主导这个世界的西方视条约为儿戏的话,请问,有什么资格来要求俄罗斯呢?冷战后的二十多年,西方违反北约不东扩的承诺,美国也单方面撕毁中导条约。就是中美之间的八一七公报(减少向台湾出售武器),也成了废纸。

         合法总统亚努科维奇被非法推翻后,东部亲俄城市也和当初的西部城市一样宣布独立。当时,东部虽然分裂,但尚没有真正进入内战状态,还是有斡旋调解机会的。此时,西方的立场却和对待西部城市独立完全不同,并且起到了恶化局势的决定性作用。新总统一就职,就立即对东部城市展开军事行动——假如没有西方的支持,弱小的乌克兰政府怎么敢动手?于是一场冷对抗变成了热战。

         可以说,是西方逼乌克兰倒向俄罗斯的,也是西方逼迫俄罗斯绝地反击“吞并”克里米亚的,更是西方导致乌克兰陷入内战状态的,也才最终导致马航飞机被击落的惨剧。而西方之所以这样做,根源还是在于遏制俄罗斯。只是世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苏联都解体了,俄罗斯也移植西方民主制度了,何以西方仍然不肯放过?

         从常规讲,任何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关系都是它的邻国。乌克兰独立后,这一规则也同样适用。从苏联解体至20世纪初,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一度成为俄罗斯和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典范。比如乌克兰的库奇马总统在4年总统任期内和普京的会晤高达40次之多。2001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任命时任副总理的切尔诺梅尔金出任俄罗斯驻乌克兰大使,如此重量级人物成为大使,可以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高度重视。

          可是自从乌克兰被西方当作遏制俄罗斯的桥头堡之后,两国关系急剧恶化,直至今天的全面危机。

         迄今为止的乌克兰危机,让我们看到:首先,今天的西方和五百年前刚崛起时并没有本质的变化或者进化。依然是以“力”当“理”,奉行的依然是强权即真理。我们因而可以理解,何以俄罗斯在自己利益受到西方威胁时,从来不会“温良恭俭让”。显然,这也是免费给中国当教员。

          其次,不管是否能够查出导弹出自何处,但在西方的宣传下,俄罗斯已被“有罪推定”成了罪魁祸首。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如果再度升级,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也再无回旋余地,有朝一日东部真实现独立甚至加入俄罗斯亦未可知。双方不仅没有妥协的可能性,相反对抗的持久性将是必然的结果。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对中国倒是利好——其实,假如这场悲剧再早发生几天,说不定美国参议院就不会通过要求中国石油钻探船撤出南海的议案。西方将把更多的资源消耗在俄罗斯身上。

           另外一点也十分重要,虽然中俄签订了巨大的天然气协议,但建立在今天力量对比和国际形势下的协议,很难保在未来不发生变化。但俄罗斯和西方的对抗升级和长期化,一方面将使俄罗斯更需要中国,另一方面将全面弱化俄罗斯的力量。至少,从中国一方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都将认真履行条约。这种保险,与领导人之间的承诺同样重要。

         最后,从西方的国际关系准则来说,对西方而言,谁是马航真正的凶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进一步遏制俄罗斯。对于中国而言,这个问题同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否能够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的外部发展环境。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3 04:23 , Processed in 0.02289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