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92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它言論] 王小波全集《沉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

[複製鏈接]

71

主題

1

好友

412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9-8 15:06
  • 簽到天數: 9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1405
    威望
    412
    主題
    71
    樓主
    發表於 2021-9-4 10:21:56

    王小波全集《沉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
    “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但是中国人,外国人中也有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毫无疑问特殊的年代背景是王小波选择做沉默的大多数的原因。王小波举俄国著名钢琴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们是同一类人,三十年代的俄国大清洗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半斤八两,受制于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人失去了自由表达的权力,这段对肖斯塔科维奇向别人烧水壶里吐痰时的想象可能是黑色幽默,思来想去,王小波想通过这段文字传达的想必还是那个意思“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失掉幽默。这是我们对抗生活重负的秘诀。”而他的这种幽默是不被“话语圈”中的朋友所不能理解的。
    原文:“我觉得有趣,是因为像肖斯塔科维奇那样的大音乐家,戴着夹鼻眼镜,留着山羊胡子,吐起痰来一定多有不便。可以想见,他必定要一手抓住眼镜,另一手护着胡子,探着头去吐。假如这样被人逮到揍上一顿,那就更有趣了。其实肖斯塔科维奇长什么样,我也不知道”
    后文又举一”自行车“的例子,论证了权力即话语,”红箍“和”警服“是你身份的保证,这也是王小波在跟“话语圈”的朋友谈到”思想“”境界“时一声不吭的原因,他不屑于要那个身份的保证,更不想与权力赋予的”神圣话语权“做无谓又无效的争辩。
    文革时期,孩子们从话语中知道了亩产三十万斤,但是身体告诉他们饿得要死。所以“总而言之,从小我就对讲出来的话不大相信,越是声色俱厉,嗓门高亢我越是不信,这种怀疑的态度起源于我饥饿的肚肠。”啃铅笔头那段细致的描写与亩产三十万斤形成的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有点夸张,甚至有点心疼,但这也是极好的反讽。
    原文:“除了怀疑话语,我还有一个恶习就是吃铅笔。上小学时,我在课桌后面一坐定就开始吃。那种铅笔一毛三一只,后面有橡皮头。我从后面吃起。先吃掉柔软可口的橡皮,再吃掉柔韧爽口的铁皮,吃到木头笔杆以后,软糟糟的没什么味道,但有一点香料味,诱使我接着吃。终于把整支铅笔吃的只剩一支铅芯,用橡皮膏缠上接着使。除了铅笔之外,课本、练习本,甚至课桌都可以吃,有些被啃的十分狼藉。这也是一个真理,但没有用话语表达过:饥饿可以把小孩变成白蚁”
    “这个世界有个很大的误会,那就是以为人的种种想法都是话语教出来的。假设如此,话语就是思维的样板。我说它是个误会,就是世界还有阴的一面”,此处我以为是在说“人的思想自由”。人有别于机器,根本就在于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文革时期,阳的一面就是那些不切实际的荒诞口号,百家笔记网()那些所谓又红又专又正的东西,而阴的一面是沉默着的残酷现实;用言论来洗脑,来控制人的思想,不得不承认,许多人当时确实变得不像人了,更像是机器,更像是猛兽。但总有一些沉默着思考和怀疑这些荒诞的人,他们从实际的周全的考虑着人类的命运,他们一声不吭而又倔强不屈的沉默着!
    “话语教给我们很多,但善恶还是可以自明。话语想要交给我们,人与人生来就不平等。在人间,尊卑有序是永恒的真理,你也可以不听。“文革中的小将抑制不住成为”红五类“的狂喜,疯狂的扛起责任的大旗,他们当时是不辨善恶的吧,即使站在人性的反面也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一篇文章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任何时候都能引起人的共鸣,能够分析当下的社会,微博上每天都在上演各种“舆论大戏“,盲目从众,不加思考者也比比皆是!但愿我们身处荒诞,能够清醒的自知这是荒诞的,哪怕没有人与你为伍!做沉默着认真思考的那一部分!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不支持发声,在这个无论你说什么都会被骂的社会环境中,那些理智的,冷静思考过的,敢于说话的人,在我眼里都是勇士!
    咬人事件,让王小波在沉默中学会了一个道理。“不管怎样,人性尚存,同类不会相食“,后来又谈到上山下乡病重之时,同学的照顾(之前的革命小将),现在我也渐渐明白了善和恶就如同阴阳两极可以不相悖的同时存在与一个人身上,而一个没有坚定信念的人就像风向标一样,而善恶分明(沉默中的思考)就如同岿然不动的基石,那块石头不够重就不足以抵制狂风!
    后文,王小波讲到了沉默的又一个原因,即话语圈的贫乏症,严谨的人说话都有理有据,此处知青买菜一例,形象的说明了文革时期语言的贫乏与可笑,可笑中又透漏着文化的可悲。人是群体动物,绝对的沉默是不可能的,那种形式上的用匮乏的语言组成的东西,王小波称之为“话语税”这个词实在是妙啊!有的人还有强迫症,动不动就想要偷偷捐税,王小波此处又举了一个很逗的例子
    原文:“征收话语捐是古之已有的事。说话的人说话的人往往有种偷捐纳税的意思,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口头上。在这方面有个例子,就是古典名著《红楼梦》。在那本书里,有两个姑娘在大观园里联句,联着联着冒出了颂圣的词句。”
    看到这里我就想吐槽一下我党了,但我可不是反动!就“开会”这件事,千篇一律的汇报,千篇一律的内容。每月一次党支部会议,攒着几个月的,一次性开完,内容就是打开PPT第一面,其实也只有一面,然后拍照,穿着外套拍一张,脱了外套拍一张,调换位置怕一张,好,三个月的新闻稿素材有了,然后就是网上各种粘贴复制,稿子就完美出炉了!另外“抄党章”,如果为学习只用还好,竟然要求每个标点都必须在正确的位置,不准有错别字和涂改吧啦吧啦一大堆,这完全是小学生练字呗,关注点呢?还有征文,文章内容可与半夜两小姑娘颂圣媲美了,非得想捐税,写这种文章比便秘还难受。我很爱国的,也很爱党的,只是希望党不要走了样,形式的东西,虚的东西少一点。话语的税,毫无实用之处!
    王小波说捐话语税时,有种丧失童真的感觉!直到接触了同性恋这个群体,他才违背了多年积习。同性恋者在中国无疑是弱势群体(特别是早期)“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看,沉默也有它阴阳的两面。想想自己对同性恋,从开始的诧异,不可理解,到后来的接受和尊重,无不是因为各种形式的发声得来的结果。所以,当社会给与言论以喘息之地的时候,就要敢于发声,在这一点上李银河老师就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虽然艰难,但是埋下了一颗种子,总会生根发芽!
    注释:苏联肃反运动,又称大清洗。是指在1930年代,苏联爆发的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它包括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这段时期典型的现象包括无处不在的政治审查、到处都存在的怀疑“间谍破坏”。
    PS: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的解读都带有主观色彩,所以最好还是关注作品本身,搜评论的时候,看到很多王小波的书迷,在模仿文风的同时变得很激进,激进的时候就很难再冷静思考。希望自己能在惊叹他的文思之余,冷静思考,写笔记的目的,无他,只为提高自己,每一阶段的认知都不相同,后来再看自己写过的东西可能有偏颇,疏漏,不准确,这都说明自己在进步。
    作者:微晴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 09:06 , Processed in 0.017706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