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553|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俄发现量子点发光强度倍增方法

[複製鏈接]

5229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2024-4-17 22:16
  • 簽到天數: 247 天

    [LV.8]以壇為家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
    金錢
    7461
    威望
    15989
    主題
    52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2-7-30 23:20:5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俄罗斯国立核研究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国际科学团队的支持下发现了使量子点的发光强度倍增的方法。研究人员认为,该发现将大大提高将量子点用于显示器及光学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吸引力。这一发现近日发表在《物理化学快报》上。

    光致发光量子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LED和显示器制造领域,而且也是量子信息技术领域量子发射器的基础。上述研究工作的主要作者、国立核研究大学研究员维克多·克里文科夫表示,这种效应是在研究薄膜混合材料中等离子体-激子耦合时发现的。

    先前已知的增强量子点发光强度的方法——珀塞尔效应和等离子体-激元诱导的吸收增强效应在实践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珀塞尔效应在于加速微纳谐振器(包括等离子体激元谐振器)内部量子点的辐射弛豫过程,从而导致辐射概率增加,并相应增加光致发光的量子产率(将激发量子转换为辐射光子的效率)。然而,量子产率不能超过100%,因此不可能利用该效应提高最初高量子产率的量子点的发光强度。

    等离子体-激元诱导的吸收增强效应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纳米附近的局域电磁场增强有关,与等离子体激元不存在或不被激发的情况相比,在间隔紧密的量子点中吸收跃迁的概率更高。因此,每单位时间会发生更多数量的量子点激发。但是,该效应伴随着等离子体激元诱导的能量转移,从而导致量子产率大幅降低,因此无法通过增强吸收来提高量子点的发光强度。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俄罗斯国立核研究大学纳米生物工程实验室和混合光子纳米材料实验室的员工创造了一种薄膜混合材料,该材料由聚合物基体上的一层量子点组成,该基体上覆盖了一层等离子银纳米颗粒。选择等离子体纳米颗粒的形状和类型,可为同时实现珀塞尔效应和等离子体诱导的吸收增强效应创造条件。

    维克多·克里文科夫称:“事实证明,两种效应的组合克服了每种效应的局限性。吸收增强,而量子产率没有下降。此外,两种效应的协同作用使量子点的发光强度增加,既包括最初具有高量子产率的量子点(亮的,辐射的量子点),也包括最初不辐射的量子点。”

    据悉,法国香槟-阿登区兰斯大学以及西班牙材料物理中心和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大学的研究人员与俄罗斯国立核研究大学的科学家们一起参与了该项研究工作。今后,该团队计划在基于半导体和金属纳米粒子的新型混合等离子体-激子量子发射器的制造领域继续研究。这些研究将为发展的量子信息科技领域创建更为高效和稳定的新型量子发射器。


    19

    主題

    1

    好友

    315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昨天 08:27
  • 簽到天數: 22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20
    金錢
    2302
    威望
    315
    主題
    19
    沙發
    發表於 2024-2-28 08:48:58 |只看該作者
    跟上脚步,积极探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5-1-22 12:12 , Processed in 0.01292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